【雍怡/413】【花萼交辉】超强安利 入坑必看(修改版)

吃我 雍怡/413 安利!!!!雍怡大法好!!!

即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四阿哥)X 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十三阿哥)
★真的棒,求你看完★

1、先来看下漫谈粉红总结(全是历史真事!真的!)

因为怕大家点不进去以及广告攻击,我把文字版搬运过来。

原博客

四爷和十三爷不得不说的深厚情谊(清朝正史记录罕见皇家兄弟情)
目录:
一、四爷和十三爷的感情深到何种地步呢
二、俩人的性格:冰与火
三、自小结缘,互相关爱一生。
四、正史记录四爷对十三的宠爱: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五、上诸多史料
六、遗留下的诗文
七、生活二三事。转帖:by 富察悠悠toutou
八、感情在奏折里传达

 

一、四爷和十三爷的感情深到何种地步呢

十三死后雍正擦泪的血泪巾怕,命随胤祥入葬。
四哥的三件棺内陪葬物:一件是孝庄文皇后赐的数珠,一件是康熙赐的数珠,还有一件就是十三的遗物玻璃鼻烟壶。
直隶总督蔡珽说:“皇上于怡亲王友爱之道尽于极处。”
江苏巡抚张楷(王爷门下)说:“皇上有何事不告诉我们王爷,我们王爷有何事不能奏之皇上。”
朝鲜使臣说:“十三王,总揽天下事”,“胡人(满人)畏王甚于皇帝”,“皇帝每见辱于十三王(朝鲜人觉得皇帝对怡王太好,甚至有点不自尊重的意思,是被十三所辱。)
怡王给四哥设计服装(包括盔甲)、设计龙床、设计轿子、设计眼镜、鼻烟壶、望远镜、印章、玉带等等等等,每次嘱咐的那个细啊。
最强的,他对四哥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了解极清晰,设计服装的时候张口就是袖子加几寸、腰身瘦几寸,我真的服了!

 

二、先说俩人个性
四爷是个不讨喜的孩子,冷面冷心。世人皆知德妃不宠他,他自己的性格也占很大原因。胤禛是个很冷漠很偏执的人,他看不上的,连虚伪的都吝于表达。 所以,他来到德妃身边后,对德妃很冷淡,没有儿子对母亲的依赖。对自己的亲生弟弟十四弟,更是不怎么理睬。他看上眼的,恐怕只有十三弟,全身心的对待,宠爱到极点,以致他和亲弟弟越走越远。
他这种性格,恨就恨到极致,爱就爱到极致。
虽说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终归许多事做的不妥,身后骂名滚滚来。
但雍正竟然说过这番话“怡亲王建祠后,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志而迁怨于王,以泄悖逆之私愤,妄生谤议,暗事摧残者必有之,然此皆与朕为梗,与王无涉也。若朕万年之后,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显处,朕可预信矣 ”
这意思是:你们要骂就骂我,那些事全是我干的不管我十三弟的事,以后我弟弟一定要流芳百世的至于我是遗臭万年还是怎样我不在乎。
对十三爷的爱护真是令人惊愕。
再顺说十三,并非许多清宫文所写那么可怜,自由丧母什么的。敏妃死时十三已经14岁,作为皇子已经算得成人,开衙建府什么的,且十三在废太子前非常受康熙宠爱,其宠爱程度是老四万万比不得的,能受什么委屈?
他性格乖张,潇洒任性,除了四哥谁都放不在眼里,所以称为“拼命十三郎”而非步步惊心里只有口头称呼,却兢兢业业,只卖命不拼命、本本分分的十三郎。康熙就是嫌十三爷太过嚣张妄为,幽禁十年磨去戾气。十三爷不负圣望,出来后安分好多,成为十三贤王。
老四登基后,十三也并非那么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史料记载其实这位怡亲王是很“多气”的,就是脾气很大,奏折开玩笑打趣也见惯不惯,和老四并不那么讲规矩。
一个冷似冰,一个热似火,可能是性格的互补,让二人丝毫没有磕磕碰碰,相处愈加融洽。

三、自小结缘,互相关爱一生。
雍正帝在亲自所写的允祥祭文中说过:“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少小之时两人的交往,为两人成为关系最密切的兄弟打下了基础。
雍正帝比允祥年长八岁,兄弟二人常就算术问题“日事讨论”,这种情景应该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十五六岁的少年和七八岁的孩童,一个用罕有的耐心循循教导,一个满脸崇敬、乖乖坐在一旁,少年教儿童写字、算术、作诗……画面很温馨很和谐。俩人从小至死,竟没有过什么争执,一个说什么,另一个马上赞同。彼此信任爱护。
稍长后,允祥开始追随康熙帝出行,雍正帝也经常随行。
《清圣祖实录》记载,允祥与雍正两人一起多次视察河工。雍正帝说他与允祥“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允祥与雍正帝在少年时期结下的情谊随着二人年龄的增长继续向前发展。
康熙后期,因为种种原因,康熙帝出巡,允祥不再时时跟随。雍正帝单独扈从时,允祥便以诗相赠搬运者来插句话:下文《仲秋有怀》可能就写于此时),世宗妥善收藏,共计三十二首,后来,下令将这些诗收入自己的御制诗集,以传永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二人的关系绝非一般兄弟可比。
少了十三的雍正朝恐怕就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雍正朝了。十三爷之后,四哥整个的风格突变,不仅是倦政,而且对官员都宽容了很多,追索亏空也没有那么起劲了,开始更频繁的谈论佛道,炼丹,甚至是文字狱...早年他的文字狱还是因为人家真的反政府,严格说来都不算文字狱。没有十三爷的规劝,雍正晚年做的招致骂名的事,比之前多好多。

 

6、雍正家老七是个残废且老老实实的娃,从头到尾没争过皇位,所以老四继位以后呢,也封了这个弟弟一个亲王。可惜老七身体不好,没几年吧也就死了,照理说皇弟死了内务府要出面吧,可是雍正没动内务府,只让老七家自己看着办,又命说天气热了,大家不用去吊唁了,都散了吧散了吧

这是为什么呢,只怪老七死得不是时候,当时十三正病着静养,雍正怕惊动了十三,于是,可怜一辈子无争无斗的老七啊喂,就这么凄凉的去了,
老七死后没多久,十三也死了。雍正瞬间变身未亡人,那个悲痛欲绝,差点没跟十三一块去了,据说连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了
最可怜的是皇后,她五十大寿跟十三死期相近,老四哪有心情给她过生日,礼部晓得皇帝没心情也根本不提这事儿,皇后娘娘就笙箫不闻粉黛不施冷冷清清的过完了整寿。
而且因为雍正对这日子敏感,从此杯具的皇后娘娘没生日过了。

 

7、十三死后整整停灵了27个月,怡王园陵雍正九年就修好了,雍正一直拖到不能再拖了才让他宝贝弟弟入葬,这是要多舍不得啊
入葬时又亲写了祭文,命乾隆和弘昼一直送葬到涞水,自然乾隆还得再写好几首悼诗,估计心中又狂奔了。所以乾隆这娃是真缺爱啊,上台后各种整治怡王家,估计心里早就憋得手痒了吧,啊哈哈叫你抢我老爹,我整死你整死你。
13死后,短短时间4就去亲祭了七八回吧,后来身体不好大臣们纷纷上奏劝他节哀不要去了;皇后死后,老四说:“唉我身体不好,上次说要去祭怡王你们都不准我去,这次我也不去了”

 

8、下面再来说说九龙中的三爷。老三这娃呢,文采是有,也挺受康师傅待见,老四登基后,因为大阿哥二阿哥都圈了,他算是唯一的皇帝亲哥,老四就算是为着自己的名声,也不能待他太过苛刻。所以这位皇三哥本来很有可能尊荣富贵一世的。
不过杯具在于,这位皇三哥跟十三很不对眼,当年十三的娘死后,康熙命皇三子负责处理葬礼一事,皇三哥呢,因为自恃是年长皇子,有爵在身,死的又是一个份位低的嫔妃,所以十分不上心,还剃头剃脸(这是大忌),结果被当时十几岁的胤祥一路告到康师傅那里去,康师傅十分生气,就剥了皇三子的爵位,从此这位三哥和胤祥就结了冤。
所以胤祥死后,这位皇三哥大概是忍不住有点幸灾乐祸,结果被人看出来了,跟雍正一说,登时把雍正气疯,于是皇三哥倒霉了。

 

 

9、当时十三死后雍正派人盯着各位王公大臣,看看有没有人不伤心,假伤心。尼玛我弟弟死了我都快悲痛死了你们敢不伤心?其实我觉得四哥蛮霸道,人家跟你弟弟不熟啊你要大伙儿都跟你一样伤心是怎样。
问题是老七死了四哥喊一起从简,皇后死了四哥也喊一切从简,十三死了四哥就恨不得天下同悲,天天折腾完这个折腾那个,谁敢不伤心你丫就是装也要装出来,否则没你好果子吃。
四爷心里大概是这么想的:我弟弟是好人,所以他死了不伤心的都是坏人?
估计乾隆当时又被逼着写了不少悼亡词,赔了不少违心眼泪,心里憋着一股子火啊!!
老四的逻辑很简单,我十三弟是绝对的好人,我弟弟喜欢的人,那肯定也是好人,谁喜欢我弟弟,那也是好人,那就要加官进爵,我弟弟讨厌谁,那谁一准是坏人,谁讨厌我弟弟,那就绝对是坏人,必须一撸到底,绝不容情。
天哪,这个逻辑太简单了,谁抓准了,还愁雍正朝混不上一口好饭吃吗!

 

五、上史料(同样分批粘贴)
1、五月,怡亲王之丧,允祉后至,无戚容。庄亲王允禄等劾,下宗人府议,奏称:“允祉乖张不孝,……怡亲王忠孝性成,允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与其子弘晟皆论死。上命夺爵,禁景山永安亭,听家属与偕,弘晟仍禁宗人府。”
2、雍正叫一个自己的一个宠臣去和十三多多结交,皇族和大臣私自结交是犯忌讳的,很可能被说成是结党隐私。所以该大臣上折子表示我只效忠皇上。
结果四哥怒了,回复道“朱批:尔所奏甚有道理,朕竟失为君之道,甚是错误。指责了像尔有铁石般之心之大臣。大臣等只求相当之大臣亦是,所云依靠王等而行动者,朕竟信口胡说。朕览尔奏毕,每思前旨,后悔莫及,请贤臣从宽朕之错误。 ”
四哥,语气这样讽刺刁钻真的好咩

3、怡亲王病,四月不愈。雍正大出金帛,为斋醮祈祷。令六部大臣亦俱设醮,长夏赤日中,舍职务而奔走焉,雍正一一认其名。当时献媚之臣,不惮再举三举。司香大僚,执炉日中,当拜表章,则长跪弗起,至有贿僧道数更端以息力者。所拜表章必书副本,赂其家人达王。雍正幸其第,见而颔之,取笔点出一、二丽语。自是争募词客捉刀,而寒士之长于骈词者,声价顿增十倍。
翻译一下,大体就是说十三病了,四哥自己出钱给他设醮,叫别人也跟着干。于是大家都放下手里的活不做,都为十三祈祷去了,有写祈祷文写得好的,四哥见了很高兴,于是写得好文的寒门学子登时成了香饽饽,被众人争着抢着拉去当自己的枪手写骈文,乱翻译的,错了勿怪。
顺说,矮油四哥我怎么记得有太监请旨为皇后设醮被你痛骂一顿呢,这转过身来就为十三这么大张旗鼓,你让皇后娘娘情何以堪啊。

5、两江总督查弼纳奏报查核湖广盐价银事折
雍正三年正月初八日
臣查弼纳谨奏:为钦奉上谕事。
此地所需六万两银一事,经臣详核访询,据前任督管盐税之谢思力具奏湖广省削减盐价一事,奉旨交部议定盐价,商人听闻后,即相商用于此地,点拨银两,请部定不减价,商人头目吴敦侯、程功义二人收敛六万两银,托请在京之承办户部两准盐务之蔡氏,央求户部及怡亲王、舅舅隆科多。银由京城拨给,给某地多少,此地人并不知实数,称蔡氏为户部书办,又称其像神主般行事。程功义之弟郎中程寅亦管此事。故将二次批折三件、谕旨一张加封,连同臣访得之事,一并恭谨奏闻。
朱批:此事朕欲化解,因无辜株连怡亲王,无法说明,事皆明白,怡亲王又似隆科多般卑鄙,有奴才们无耻行事之理乎。由科抄处尔或已得闻,诚王隆科多乃志骄自私贪婪卑鄙之人,朕错信用人矣。
四哥的意思是:肯定是舅舅的错,跟我十三弟没关系,我弟弟才不会错,我弟弟是无辜的我不用看也知道……哎哟四哥做人不能这么偏心啊,什么叫“无法说明”啊?反正你家十三总是对的,对也是对错也是对,是吧?
6、有一次十三传错旨,这是抹不开的大罪,雍正挂不住了就放下不提,下面反映上来四哥还发脾气,说后来怡亲王在我面前复述过旨意,一字没错,肯定是写的人写错了(还是听的人听错了?记不得了),
这样护短也不是一次两次╮(╯_╰)╭翻雍朝史料,十三竟然没有一次因为差事出错被责罚,这怎么可能,十三管那么多事怎么可能一点差错都没有,只不过在雍正看来,他弟弟肯定没错,即便有错,也都是别人的错

 

 六、遗留下的诗文:


1、附雍正大作《如意歌赐怡亲王》

彩云冉冉鸾鹤翩,鸾鹤背驭双神仙。南极西池环佩联,双双同庆帝胄贤。

手执如意来当前,篆刻蝌蚪黄金填。晶荧上下星文缠,瑶台此日喜气偏。

琅琅更听仙语传,唱随偕老如和弦。既指山海为岁年,复言日月同团圆。

煌煌带砺眷便便,子孙永保福且绵。予因仙语嘉喜骈,为尔歌双如意篇。

“双双””偕老””和弦””指山海” 天哪!四爷难道你想让我们装作看不见吗

 

2、十三祭文 四哥亲笔
修短不齐者,数也;生死之难忘者,情也。
得贤弟而中道弃捐,朕兄之凉德也。赖朕兄而遗徽表著,贤弟之福厚也。
今者,朕兄以念弟之深,痛弟之切,大显其勋名,尊崇其典礼,凡经理于身后者,无不殚竭其心思。

而贤弟生也荣,死也哀,名既不朽,寿且无疆,贤弟之福,不已全乎!假令克享大年,后朕而逝,朕之孝子顺孙善体朕心,亦未必能洞悉弟数十年之心迹,如今朕之经理周详,罔有遗憾。然则,贤弟洵有全福,而朕之怀忧抱恫,失所依毗,其福不及贤弟远矣。

字字泣血~~ 呀 有没有!

另一篇。原博客。内容如下。

四爷对十三爷:

1、怡王之“怡”字,取《论语》“兄弟怡怡”之说,与雍正之雍,共有“雍雍怡怡”之意。赐交辉园则取《诗经》“棠棣交辉”之说,满是情谊之喻。

2、怡王逝后,置“血泪巾帕”于金棺中,示“永诀”之意;滴泪研磨,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字样。

3、因避讳“胤禛”里的“胤”字,众阿哥改为“允”,唯独十三爷后又特许改回“胤”

4、怡王死后世宗将其平日进上物件另外收藏一室,不与日常所用掺杂,恐触目伤怀。

5、怡王逝后当天,世宗开始布置后事,预嘱将怡王所留玻璃鼻烟壶放入梓宫中陪葬。

6、怡王生前每年生辰、乔迁、册封,死后的初祭、大祭、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出殡,皇帝都有赐诗和祭诗。月祭、四时大祭,全派皇子、亲王。

出殡时皇帝带领所有妃嫔、子弟诸侄亲送,写出“生死之难忘者情也”“得贤弟而中道捐弃,朕兄之凉德也”的话,令人肝肠寸断。

7、直隶总督蔡珽说:“皇上于怡亲王友爱之道尽于极处。”

江苏巡抚张楷(王爷门下)说:“皇上有何事不告诉我们王爷,我们王爷有何事不能奏之皇上。”

朝鲜使臣说:“十三王,总揽天下事”,“胡人(满人)畏王甚于皇帝”,“皇帝每见辱于十三王(朝鲜人觉得皇帝对怡王太好,甚至有点不自尊重的意思,是被十三所辱。)

8、怡王给四哥设计服装(包括盔甲)、设计龙床(大家忍住,千万别笑哈)、设计轿子、设计眼镜、鼻烟壶、望远镜、印章、玉带等等等等,每次嘱咐的那个细啊。最强的,他对四哥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了解极清晰,设计服装的时候张口就是袖子加几寸、腰身瘦几寸,我真的服了!

9、怡王逝于五月初四,此后世宗每逢端午,皆“罢称觞”,次年端午时有“节届香蒲陈似旧,供来细葛赐谁先”的痛呼。而怡王逝后的中秋,皇帝便作出“九殿三重谁为友”的哀叹。

11、怡王多次出京,却没留下单独的奏折,连请安折都没有,不知去向也,嘿嘿。(难道是也随葬泰陵了?)

12、怡王的生母追赠皇贵妃陪葬景陵、怡王嫡妃兆佳氏每年生日都有造办处的赏赐记录(后妃都没见有造办处赏赐记录的)、怡王诸子入学与诸皇子的赏赐相同,尚未成年都封以高爵。连早殇庶子都以贝勒礼葬,更有一孙年方一岁,也封为贝勒,

朝鲜人称为“非礼太过”。一女封和硕公主,一女虽封郡主但死后得祭文两篇,同固伦公主例。连庶子弘昌之妻,死后亦加祭一次,有祭文。

怡王家人之赏,实在无以复加。

13、怡王死后,皇帝命侍卫监视临丧诸臣,有哭之哀者加官,不哀者贬官之说,皇帝之兄诚亲王因“无戚容”而遭圈禁。

14、怡王行册封礼时所派正使为大学士马齐、侧使为领侍卫内大臣马武,俱正一品,礼逾“立后”,灵牌配太庙,行礼以郡王。郡王对怡王灵牌行一跪三叩礼。怡王家庙、所遗贤良寺、各处怡亲王祠,都用王府规制,绿琉璃瓦,设“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牌。

十三对四哥:

1、世宗即位前怡王给世宗的赠诗有三十二首之多,还经常向四哥请教佛学问题。为侄子弘昼寻医找药,救其命,世宗命弘昼尊称怡王为“父”。

2、世宗即位,怡王总理政务不提,另管内务府、造办处、雍和宫所有事务,皇帝的吃喝拉撒安全保卫全部一肩挑,据我统计造办处档案,雍正元年一月,怡王下给造办处的“王谕”超过一百条,有时候一天达到七八条之多。

3、怡王在王府、交辉园为世宗烧珐琅、存大炮、养戏子、画地图、接待外国使节、留住外官督抚。这哪里还是王府和花园,明明就个紫禁城分部,和各地驻京办的结合。(我要是兆佳氏肯定无语了,没见过在家里放大炮的,也不怕走火!)

4、怡王给四哥设计服装(包括盔甲)、设计龙床(大家忍住,千万别笑哈)、设计轿子、设计眼镜、鼻烟壶、望远镜、印章、玉带等等等等,每次嘱咐的那个细啊。最强的,他对四哥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了解极清晰,设计服装的时候张口就是袖子加几寸、腰身瘦几寸,我真的服了!

5、带着四哥的儿子去围猎,包括两岁的儿子福惠也扔给十三带去木兰围场,四哥可真是放心。

6、跟四哥一点也不客气,没事儿去圆明园钓个鱼,还把钓上来的鱼送人。从造办处随便拿个锅碗瓢盆的,也不和四说一声。

7、病重时怕四哥担心,四哥在圆明园他就跑去西山,或者回府。四哥跑回宫中他就让人催四哥回圆明园。身体能动的时候每隔几天强忍病痛去看四哥,等实在不行了,却不肯让四哥来看他。等到快死了,都被抬上太平板了,还派人去和四哥说:“我今天好多了,皇上不要担心。”555,看到这儿哭死我了。

8、在身体非常不好的情况下赶去为四哥堪陵,以致一病不起。雍正三年直隶大水,严冬时节亲往赈济,大年三十前一天才回京,又累病了,把四哥心疼得啊!

9、送给四哥的东西都极尽精美,连奏折匣子和封套都好的无可挑剔。所有节年和四哥的生日,都亲自备办各种四哥喜欢的东西,他门下官员供奉给他的礼物,也必定先给四哥过目,请四哥把喜欢的留下。

10、对于四哥看中的官员,都亲自掏腰包赏赐,每次三五百两不止。

11、对四哥不像对皇帝,有意见也不客气,和四哥玩“色变”,四哥有时候很“怕”他老人家,外省督抚有想越过户部直接请皇帝办什么事的,都会被皇帝臭骂,因为十三弟会不高兴,嘿嘿


谕旨(戳我)

史料MV(点我) 做的不错,年年端午殇啊

★♥雍正赐怡亲王的诗    必看!!从“彩云冉冉鸾鹤翩,鸾鹤背驭双神仙”的喜悦到“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岁月如流迈,容仪何日忘。”的悲伤……没错,十三是端午节前一天去世的,所以雍正以后不过端午,也不庆祝皇后生辰了。

之前最全的粉红帖丢了,里面有这么一点,雍正选妃都是十三看着选的。

★♥怡亲王写的诗  圆明园里有个园叫交辉园,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棣萼交辉……可想雍怡两人昔日的快乐时光。后来雍正将十三的诗词整理成《和硕怡贤亲王遗稿题辞》

《仲秋有怀》

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
惊秋剪烛吟新句,把酒论文忆旧欢。辜负此时曾有约,桂花香好不同看。

是雍正还未登基前,在雍王府写的诗。虽然没说写给谁,但估计就是十三没差。

《寒夜有怀》

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梦想回思忆最真,那堪梦短难常亲。

兀坐谁教梦更添,起步修廊风动帘。可怜两地隔吴越,此情惟付天边月。

是最有争议的一首诗,因为好像说写给谁都可以但又都不对,要我说四爷写这诗心里想的还是十三。


2、入坑必看好文推荐

《十六日》

 

·前世今生,未着大量笔墨写前世深情,但从今生的那些文物中可感到前世两人间的爱多绝望,多悲伤

·今生HE

《山河望断》

 

·四爷重生,从小到大,长篇

·HE

《三秋桂子同看》

 

·四爷重生,治愈,心理描写曲折凝练

·四哥那个宠 真得劲

 

3、要是想到其他上文未提到的,就补在这里

雍正为了方便询问十三病情,将十三的太医封为礼部侍郎,天天上朝。

还有就是所有影视剧改编太大了,对四哥的恶意太大了,有的简直在黑四哥,四哥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位皇帝……老有问题问雍正最爱哪位妃子,要我说,他最爱他的十三弟。

我上文搬运的总结偏漫谈,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了解、挖掘一下史料,会发现更多细节的。还有许多博主也挖出过很多了。这对真的甜虐交织,最动人的感情大抵就是这样“心意相知,却难敌命运天意”吧

 
评论(196)
热度(6052)
  1. 共58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